近年來,網約車行業依托“互聯網+” “共享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網約車司機群體也不斷壯大,但隨著對網約車平臺計費規則的熟悉,某些網約車司機滋生“薅羊毛”心態,利用平臺拼車業務司乘分離計價規則,惡意繞路制造虛假拼車訂單,騙取平臺車費補貼,嚴重損害了平臺利益。2021年至今,萬柏林區檢察院已辦理網約車平臺司機詐騙案23件23人,為企業追贓挽損50余萬元。在案件辦理過程中,萬柏林區檢察院始終立足檢察職能,堅持溯源治理,在案件辦理的同時延伸檢察服務,以“求極致”的心態力促在案件辦理中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
2022年5月,萬柏林區檢察院派駐檢察室陸續受理了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移送起訴的14起網約車司機涉嫌詐騙案。在受案審查過程中,檢察官發現此類犯罪嫌疑人都是網約車平臺司機,而且作案手法相同,懷疑仍有未被發現的詐騙案件。隨后,檢察官立即行動,積極深入萬柏林分局提前介入引導偵查,通過認真梳理受案登記本、查閱公安警綜平臺等,發現網約車平臺公司于2021年10月20日對65名作弊司機進行報案,與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人數明顯不符。后經檢察官調閱案件材料、詢問報案人和辦案人員,確定另有9件9人已經達到了詐騙罪追訴標準,監督公安機關對上述9人作出了立案決定。
檢察官了解到網約車平臺識別作弊的數據模型為同時符合一次行程墊付資金在20元以上和司機繞路1.5倍以上時,系統就會自動將該次訂單認定為作弊訂單。但在案件審查中發現根據這個數據模型來認定詐騙行為和詐騙數額不夠審慎。為慎重、穩妥辦理案件,檢察官引導公安機關向平臺公司后臺調取了司機行車軌跡圖以及系統生成的作弊訂單詳細數據,包括行程起點、終點、乘客信息、行駛時長、距離、司機收入、乘客支付車費等。經過對數據的詳細分析,改變了報案時平臺將司機收入直接作為詐騙數額的計算方法,將乘客實際支付車費從犯罪數額中予以扣減,統一了這類惡意繞路作弊成立詐騙犯罪的尺度。
在該系列詐騙案的持續辦理中,公安機關移交的犯罪嫌疑人共達23人,詐騙金額在5000元至22000余元不等。為在類案辦理中更好的展現罪刑相當原則和實現情理法的統一,按照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萬柏林區檢察院對詐騙金額在5000元至14000余元、有自首或坦白情節、無前科劣跡、自愿認罪認罰、退賠獲得諒解的22名犯罪嫌疑人,經過聽證員、人民監督員在場公開聽證,均作出了相對不起訴決定。對其中1名詐騙金額達2.2萬元且在平臺處罰后仍繼續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
不起訴絕不等于不處罰!為有效懲治違法,萬柏林區檢察院對22名嫌疑人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后,及時督促行政處罰落地,依法向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依法發出22份檢察意見要求對被不起訴人做出行政處罰。經過持續監督履職,目前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已對該22人進行了行政拘留或行政罰款,用實際行動續寫了檢察辦案的“后半篇文章”。
繞路詐騙案頻發嚴重影響了網約車平臺公司的發展。為幫助平臺企業堵塞監管漏洞和實現健康平穩發展,檢察官主動擔當作為,進行實地走訪,通過了解平臺公司網約車管理制度、研究平臺計費規則等方式,發現平臺公司存在監管處罰力度不強、缺乏嚴格審核機制、忽視乘客信息反饋等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2022年4月,萬柏林區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書》,依法向該公司公開宣告送達。被騙網約車公司按照《檢察建議書》要求進行了全面整改并將相關落實的情況進行了及時回復。
為深化思想認識,承辦檢察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案例為23名犯罪嫌疑人開展了《懂法守法,擁有坦蕩人生》的普法講座。講座采用現場問答、談感想等方式,詳細講述了詐騙罪、危險駕駛罪等內容,起到了良好效果。為預防此類犯罪持續發生,萬柏林區檢察院擴大宣傳范圍,進行源頭普法,邀請近百名網約車司機開展了《懂法守法,安全文明伴我行》的普法講座。講座上,檢察長現身說法,用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例將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的觀念根植在聽眾的心中,達到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宣傳效果。
“小案”彰顯大情懷。今后,萬柏林區人民檢察院將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持續強化擔當作為,主動延伸辦案鏈條,積極探索推進不起訴決定后的行刑銜接工作,善用檢察建議參與社會綜合治理,為社會和諧和推進法治進程貢獻萬柏林檢察力量。